WWDC2014-211 Notes designing_intuitive_user_experiences

intuitive

字面意思是“直觉”,意思就是看见页面后就知道该如何操作。这种“知道”可以来源于经验,惯例以及提示

开篇就举了设计 “笔” 的例子:长度,宽度等元素

Being ituitive is not intuitive
记住设计不是为自己(已知者)设计,是为其他人设计

以下按5部分,进行阐述

platform savvy

设计“intuitive”的交互,首先要熟悉所在系统的特性。以滑动cell出现操作选项为例,说明用户会进行“滑动”的操作——这种操作在iOS上是“周知”的。而你提供类似的功能时就要遵循一定的“规范”:背景色,长宽,文字说明,文字字体/大小,滑动触发的距离等等。
这里强调的是设计要和系统保持一致性。类似的包括手势操作:tap, pan, swipe, pinch, long press, rotate,控件:button/switch等。比如,tab的选中和非选中状态设置。
同时也说明为什么要保持这种一致性:因为是我们对真实世界体验的表现——显然有点是自夸自家的设计了
当然,演讲者也说明打破惯例(break convention)也不是不可以,这时就需要告诉用户如何使用了——有点像引导操作,但不一样。

easy to navigate

经典的导航式结构,主要还是围绕以下3个方面来解释: * Tells you where you are * Shows you where else you can go * Explain what’s there
印象深的是“maximize continuty”:以photo中点击小图查看大图的导航为例,可以明确大图是来自哪一张小图。
这里居然还“批判”了抽屉式导航(视频里叫 hamburger): * 页面的内容在app中不可见,需要通过左上方(一般都是放置在左上方)的按钮点开后显示 * 通过该页面进行app内容切换的场景很少 * 页面切换耗费比较多:要比nav+tab式多点一次,以及2倍的等待切换动画完成
当然hamburger也不是不能用(毕竟辩证法说明了万事没有绝对),但是在使用之前还是需要围绕最初的3个方面进行甄别

clear

清晰->达意。 比如,tab选中后tintcolor显示出来就很明确告诉用户当前是在哪里。演讲者还侧重谈了如何撰写文字/设计icon

simple

80/20法则,80%的用户只会使用app提供的20%功能

focused

简单的说,就是app的目的是什么,那么所有的操作都为然着这个目的而来。

设计真是门艺术——大家都能判断出体验的好坏,但却不能据此进行改良。这部分内容不仅对designer,对开发/产品人员,也大有裨益——虽然我的体会不是很深。

Comments